北京年畫的藝術(shù)特征
來源:畫悟藝術(shù)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1-30 19:52:00
閱讀:6858

* 文武狀元 *
作為元明清三朝都城,北京地區(qū)從遼、金時代其經(jīng)濟文化就開始繁榮,通過對山西應(yīng)縣佛經(jīng)木刻版畫的考古發(fā)現(xiàn),遼南京(今北京)顯忠坊南頰住馮家、仰山寺前楊家和大昊天寺?;蹣窍鲁杉业?,均為刻版印刷佛經(jīng)的私家作坊。可見北京地區(qū)從遼、金時代起就已成為佛經(jīng)的雕版印刷中心?!啊|金北京地區(qū)的木刻版畫,呈現(xiàn)出北方民族樸實渾厚、剛勁豪放的整體特征。風格上,其版畫寫實嚴謹、質(zhì)樸率真,畫面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① 這些遼金時期的木刻版畫為明清北京刻繪木版年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總體而言,北京年畫綜合了遼金時期版畫和古代宗教壁畫的藝術(shù)氣質(zhì),顯得古樸厚重,威武雄壯。其藝術(shù)特征從構(gòu)圖、造型、色彩、表現(xiàn)手法幾個方面分析如下:
一、構(gòu)圖飽滿勻稱,富于裝飾性
“經(jīng)營位置”作為謝赫“六法”之一,自古就是繪畫中的重要技巧,作為民間繪畫的年畫也不例外。北京明清時期的繪刻年畫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發(fā)展,形成了一系列構(gòu)圖法則。
作為元明清三朝都城,北京地區(qū)從遼、金時代其經(jīng)濟文化就開始繁榮,通過對山西應(yīng)縣佛經(jīng)木刻版畫的考古發(fā)現(xiàn),遼南京(今北京)顯忠坊南頰住馮家、仰山寺前楊家和大昊天寺?;蹣窍鲁杉业?,均為刻版印刷佛經(jīng)的私家作坊。可見北京地區(qū)從遼、金時代起就已成為佛經(jīng)的雕版印刷中心?!啊|金北京地區(qū)的木刻版畫,呈現(xiàn)出北方民族樸實渾厚、剛勁豪放的整體特征。風格上,其版畫寫實嚴謹、質(zhì)樸率真,畫面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① 這些遼金時期的木刻版畫為明清北京刻繪木版年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總體而言,北京年畫綜合了遼金時期版畫和古代宗教壁畫的藝術(shù)氣質(zhì),顯得古樸厚重,威武雄壯。其藝術(shù)特征從構(gòu)圖、造型、色彩、表現(xiàn)手法幾個方面分析如下:
一、構(gòu)圖飽滿勻稱,富于裝飾性
“經(jīng)營位置”作為謝赫“六法”之一,自古就是繪畫中的重要技巧,作為民間繪畫的年畫也不例外。北京明清時期的繪刻年畫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發(fā)展,形成了一系列構(gòu)圖法則。

* 鎮(zhèn)宅福神 *

* 三星在戶 *
對稱性是北京年畫構(gòu)圖的主要特征,其中又可分為單幅畫的對稱性和雙幅畫的對稱性。單幅畫中運用對稱的構(gòu)圖規(guī)律,不論是一個人物還是兩個人物亦或是眾多人物,都講究對稱性。如在《鎮(zhèn)宅福神》中,安排魏徵正面坐于畫面,人物的鼻子和嘴就在畫幅中軸線上,身體左右對稱,頂天立地、方方正正地滿鋪于畫面,給人穩(wěn)重踏實之感。在畫面上方左右兩角的空地有兩個小牌子,分別寫著“鎮(zhèn)宅”“福神”四字,畫面滿滿當當。以及《文武狀元》畫面中左右兩位狀元,構(gòu)圖基本對稱。在對稱中又有變化的是兩位狀元手中所執(zhí)之物,右邊的手握笏板,代表文狀元;左邊的則手舉一把翎箭,代表武狀元。再者《三星在戶》中描繪的是福星、祿星和壽星三位,構(gòu)圖上把高高的正面而立的福星(天官)作為中軸線,福星左邊安排的是員外郎(祿星),右邊是碩大腦門兒的老壽星,祿星與老壽星側(cè)面相對而立,全圖呈“品”字形穩(wěn)定的對稱結(jié)構(gòu)。通過手執(zhí)不同器物,對稱中求變化,天官手握如意,祿星抱嬰兒,老壽星手拄龍頭拐杖,各司其職。在《八仙慶壽》中,自上而下以南極仙翁、白猿獻大壽桃和聚寶盆上金馬駒三點連線為畫面中軸線,仙童、天官、員外郎及八仙人物左右對稱分立兩側(cè),布局均衡對稱而又重點突出、層次清晰,屬上乘之作。
對稱性是北京年畫構(gòu)圖的主要特征,其中又可分為單幅畫的對稱性和雙幅畫的對稱性。單幅畫中運用對稱的構(gòu)圖規(guī)律,不論是一個人物還是兩個人物亦或是眾多人物,都講究對稱性。如在《鎮(zhèn)宅福神》中,安排魏徵正面坐于畫面,人物的鼻子和嘴就在畫幅中軸線上,身體左右對稱,頂天立地、方方正正地滿鋪于畫面,給人穩(wěn)重踏實之感。在畫面上方左右兩角的空地有兩個小牌子,分別寫著“鎮(zhèn)宅”“福神”四字,畫面滿滿當當。以及《文武狀元》畫面中左右兩位狀元,構(gòu)圖基本對稱。在對稱中又有變化的是兩位狀元手中所執(zhí)之物,右邊的手握笏板,代表文狀元;左邊的則手舉一把翎箭,代表武狀元。再者《三星在戶》中描繪的是福星、祿星和壽星三位,構(gòu)圖上把高高的正面而立的福星(天官)作為中軸線,福星左邊安排的是員外郎(祿星),右邊是碩大腦門兒的老壽星,祿星與老壽星側(cè)面相對而立,全圖呈“品”字形穩(wěn)定的對稱結(jié)構(gòu)。通過手執(zhí)不同器物,對稱中求變化,天官手握如意,祿星抱嬰兒,老壽星手拄龍頭拐杖,各司其職。在《八仙慶壽》中,自上而下以南極仙翁、白猿獻大壽桃和聚寶盆上金馬駒三點連線為畫面中軸線,仙童、天官、員外郎及八仙人物左右對稱分立兩側(cè),布局均衡對稱而又重點突出、層次清晰,屬上乘之作。

* 八仙慶壽 *
雙幅年畫的對稱性構(gòu)圖更是不勝枚舉。門畫除了“獨座”外都是成雙成對的,由于裝飾兩扇門,構(gòu)圖上要求兩幅畫中的人物對稱,整體外輪廓基本對應(yīng),這是自古就沿襲下來的規(guī)律。大門的將軍門神都是雙雙相對而立,構(gòu)圖左右呼應(yīng)對稱。但是在形象的重點細節(jié)上是有明顯的區(qū)別,如面相黑紅喜怒變化、眼眉胡須表情各異,還有所持不同的器物,形成嚴格統(tǒng)一而又豐富的畫面效果。如在《秦瓊—尉遲恭》中,構(gòu)圖就是對稱的大結(jié)構(gòu)中包含著細節(jié)的變化。秦瓊與尉遲恭基本是以相同的姿勢和打扮相對而立,兩幅圖左右對稱。秦瓊為粉面、細眉鳳眼、五綹美髯的俊相,雙手握一對金色銅锏;尉遲恭則是赤面、立眉環(huán)眼、虬須滿腮的怒相,雙手執(zhí)一對黑色鋼鞭。
雙幅年畫的對稱性構(gòu)圖更是不勝枚舉。門畫除了“獨座”外都是成雙成對的,由于裝飾兩扇門,構(gòu)圖上要求兩幅畫中的人物對稱,整體外輪廓基本對應(yīng),這是自古就沿襲下來的規(guī)律。大門的將軍門神都是雙雙相對而立,構(gòu)圖左右呼應(yīng)對稱。但是在形象的重點細節(jié)上是有明顯的區(qū)別,如面相黑紅喜怒變化、眼眉胡須表情各異,還有所持不同的器物,形成嚴格統(tǒng)一而又豐富的畫面效果。如在《秦瓊—尉遲恭》中,構(gòu)圖就是對稱的大結(jié)構(gòu)中包含著細節(jié)的變化。秦瓊與尉遲恭基本是以相同的姿勢和打扮相對而立,兩幅圖左右對稱。秦瓊為粉面、細眉鳳眼、五綹美髯的俊相,雙手握一對金色銅锏;尉遲恭則是赤面、立眉環(huán)眼、虬須滿腮的怒相,雙手執(zhí)一對黑色鋼鞭。

* 尉遲恭-秦瓊 *
另外,出于年節(jié)裝飾的需要,年畫構(gòu)圖中常常增加一些花邊外框、襯底和題字,來烘托畫面喜慶吉祥的氣氛。1.花邊外框型。畫面四周有一個由各種吉祥花卉、瓜果、星官、童子、動物、文字和圖案構(gòu)成的花邊外框。如門童畫《三多吉慶》中,兩幅畫面均有一大一小兩個童子,成對稱圖式。大童子在前,一手舉寶石,一手托海螺;后面的小童子雙手握長桿羽扇。上首分別題“三多”“吉慶”四個紅色字。畫的四周有很寬的花邊外框,是由佛手柑、壽桃、石榴和紅花、彩蝶串成,增添了濃厚的裝飾趣味。 2.背景滿鋪圖案型。畫面背景用特定的有寓意的文字、圖案滿鋪,也是北京年畫的一種構(gòu)圖方式。如門童畫《龍鳳呈祥》中,兩幅畫中各畫一對童子,分別騎在金龍和彩鳳的身上。他們雙手中托起的珍珠和元寶上,生出兩片粉云,上寫“龍鳳”“呈祥”四字。在乘龍騎鳳的童子身旁,均有一個手舉紅蝠系銅錢的童子。背景是墨綠底色上以紅色“雙喜”字和金黃色“葫蘆萬代”的圖案鋪滿畫面,襯托出新婚喜慶熱鬧的氣氛。
二、造型生動傳神,留存唐代藝術(shù)余韻
北京年畫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個性鮮明,表現(xiàn)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氣質(zhì)。 在《鞭锏門神》《秦瓊—尉遲恭》《對錘門神》這類將軍門神中,一對門神中的兩個形象性格截然相反:一為粉面、鳳目、長髯、和顏悅色的俊美相;一為豹頭、環(huán)眼、虬須、威嚴勇猛的憤怒相。常將重點放在頭面部位的塑造,其中面部五官又注重眉眼的刻畫。如在《秦瓊—尉遲恭》中,秦瓊是細眉鳳目,配上五綹美髯,一副溫和之相; 尉遲恭則是粗眉豎立、雙眼瞪圓、虬須滿腮,一副畏怖的怒相。門畫中的童子造型生動活潑,充滿稚氣。
另外,出于年節(jié)裝飾的需要,年畫構(gòu)圖中常常增加一些花邊外框、襯底和題字,來烘托畫面喜慶吉祥的氣氛。1.花邊外框型。畫面四周有一個由各種吉祥花卉、瓜果、星官、童子、動物、文字和圖案構(gòu)成的花邊外框。如門童畫《三多吉慶》中,兩幅畫面均有一大一小兩個童子,成對稱圖式。大童子在前,一手舉寶石,一手托海螺;后面的小童子雙手握長桿羽扇。上首分別題“三多”“吉慶”四個紅色字。畫的四周有很寬的花邊外框,是由佛手柑、壽桃、石榴和紅花、彩蝶串成,增添了濃厚的裝飾趣味。 2.背景滿鋪圖案型。畫面背景用特定的有寓意的文字、圖案滿鋪,也是北京年畫的一種構(gòu)圖方式。如門童畫《龍鳳呈祥》中,兩幅畫中各畫一對童子,分別騎在金龍和彩鳳的身上。他們雙手中托起的珍珠和元寶上,生出兩片粉云,上寫“龍鳳”“呈祥”四字。在乘龍騎鳳的童子身旁,均有一個手舉紅蝠系銅錢的童子。背景是墨綠底色上以紅色“雙喜”字和金黃色“葫蘆萬代”的圖案鋪滿畫面,襯托出新婚喜慶熱鬧的氣氛。
二、造型生動傳神,留存唐代藝術(shù)余韻
北京年畫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個性鮮明,表現(xiàn)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氣質(zhì)。 在《鞭锏門神》《秦瓊—尉遲恭》《對錘門神》這類將軍門神中,一對門神中的兩個形象性格截然相反:一為粉面、鳳目、長髯、和顏悅色的俊美相;一為豹頭、環(huán)眼、虬須、威嚴勇猛的憤怒相。常將重點放在頭面部位的塑造,其中面部五官又注重眉眼的刻畫。如在《秦瓊—尉遲恭》中,秦瓊是細眉鳳目,配上五綹美髯,一副溫和之相; 尉遲恭則是粗眉豎立、雙眼瞪圓、虬須滿腮,一副畏怖的怒相。門畫中的童子造型生動活潑,充滿稚氣。

* 鞭锏門神 *
從人物整體造型來講,一是常常運用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首先是頭部比例的夸張,門神中的武將頭部與身高的比例多數(shù)是1∶4,有的甚至夸大到1∶3,如在《對錘門神》中,一對門神碩大的頭面部幾乎占去人物總高度的三分之一,在畫面中異常醒目。以及《鎮(zhèn)宅福神》中的魏徵頭面部也占身高的三分之一,如若加上胡須的長度,則占身高的一半。然后是塑造的武將造型都不畫脖子。“畫將無脖項”是武將造型規(guī)則。前面幾幅門神中的將軍、鍾馗和魏徵都沒有脖子,寬闊的肩膀,短粗的身體,雄強有力。二是造型注重氣勢的表現(xiàn),民間畫訣中講究“文人一顆釘,武人一張弓”②。門神的整體造型勢態(tài)如一張拉滿的弓,蓄勢待發(fā)。在《鞭锏門神》中,秦瓊和尉遲恭的身軀就如同一張弓,腰腹部向前挺立,頭部和腿部向后收,氣勢威武、雄壯有力,帶有唐代北京云居寺石刻線畫門神的氣韻。經(jīng)過歷代傳承和創(chuàng)造,這些造型手法在民間畫訣中概括得非常清楚:“武將要威風煞氣,文官要舒展大氣,美女要窈窕秀氣,童子要活潑稚氣”“年畫要得好,頭大身子小”“武將要蒜頭鼻子火盆口,豹眼豎眉威嚴好,虬髯滿腮如苕帚”“娃娃樣:短胳臂短腿大腦殼,小鼻子大眼沒有脖;鼻子眉眼一塊兒湊,千萬別把骨頭露。”③民間畫師在遵循畫訣的同時,發(fā)揮著各自的創(chuàng)造才能,創(chuàng)造出動人的人物形象。
三、色彩濃郁厚重,帶有古代壁畫遺風
北京年畫的色彩在全國年畫中獨具帝都特色,色彩濃郁厚重、對比強烈,有古代壁畫遺風?,F(xiàn)存北京明代的年畫主要是工筆彩繪,就是人工手繪。工筆彩繪是手工設(shè)色暈染,色彩層次較豐富。特別是宮廷中的門畫,大多是絹本工筆重彩,有的瀝粉堆金,顯得富麗堂皇、高貴穩(wěn)重。如《綠地門神》中秦瓊、尉遲恭頭上戴的金盔和身上披的鎧甲,還有護心鏡和金瓜儀仗等配飾上都用了金粉和金箔,與畫面上的正紅、寶藍顏色搭配在一起,產(chǎn)生輝煌燦爛的效果。
由于木版水印套色的發(fā)展,到清代時,主要有印繪結(jié)合和套色版印兩種設(shè)色方式。印繪結(jié)合的屬慢工細活,產(chǎn)量少,一般供應(yīng)城區(qū)客戶。年節(jié)時大量上市的還是套色版印的年畫。套色版印通常包括一個墨線版和紅、綠、黃、紫四種色版。雖然只有簡單的三四個顏色,但通過一些巧妙的運用搭配,仍能產(chǎn)生豐富絢爛的效果。北京繪刻年畫有以下幾種色彩表現(xiàn)手法:
(一)主調(diào)統(tǒng)領(lǐng):裝飾年畫的色彩講究紅火熱鬧、吉祥喜慶,往往用火熱的紅色作為主色調(diào),明亮的黃色作為輔色,再少量搭配偏冷偏暗的綠色、紫色,正如民間藝人畫訣稱“紅靠黃,亮晃晃”④。 如在《神荼—郁壘》中,從頭臉、手部到全身分布了大量紅色,是以紅色為主色調(diào)。頭盔鎧甲和飄帶等飾物上用了一些明黃色,在濃重的紅紫色中顯得金光燦燦。除了家中有喪事或是趕上清代皇帝駕崩之年(民間畫訣有“斷國孝,三藍墨”⑤ 之說),用專門的“三藍墨”(淡藍、佛青、花青和淡墨、濃墨三色為主的色調(diào))年畫,一般木版年畫上都離不開紅綠顏色,特別是代表吉利的紅色?!熬G愛紅:綠的常和紅的在一起顯得喜慶”⑥, 紅花還需綠葉配,大量的紅色搭配少量綠色,互為襯托,更顯喜慶。
(二)軟硬搭配:民間年畫的色彩有軟色和硬色之分,如黃色、綠色、桃紅等為軟色,黑色、紫色、紅色等為硬色。關(guān)于色彩搭配,民間藝人有“軟靠硬,色不愣”⑦ 之畫訣,其實就是講究色彩的輕重變化、明暗搭配。如在《鞭锏門神》中,畫面中用了黑色(帽子、毛發(fā)胡須、鋼鞭等處)、紫色(腰部、腿部)和紅色(面部及全身各處)作為硬色,都是濃郁厚重之色;同時還搭配了黃色(鎧甲、銅锏、腰腿部)和綠色(全身各處)作為軟色以避免沉悶感,顯得燦爛、透氣。年畫中軟硬兼施的色彩搭配,相得益彰。色彩的軟硬在表現(xiàn)不同性格身份時也要分別對待,民間年畫講究“文相軟,武相硬”⑧。 表現(xiàn)文戲、文官一類題材多用軟色,而武戲、武將則多用硬色。在《文武狀元》和《三星在戶》中,就沒有用紫色一類的硬色,紅色也是相對柔和、比較淡一些的水紅色,還有一些明亮的藍綠色。在童子門畫中常常要增加桃紅、粉藍一類的軟色,用在頭面和手部。北京高碑店作坊印的門童畫,先用蛤粉涂臉,再在臉頰染以桃紅顏色。
(三)以色壓陣:民間木版畫常以分量重、有韌勁的色彩支撐畫面陣勢。民間藝人畫訣“紫是骨頭,綠是筋”,講的就是用紫、綠這種能起到筋骨作用的顏色來支撐畫面結(jié)構(gòu)。在《秦瓊—尉遲恭》中,幽深的紫色塊很強勁,很有力量感,在畫面中起到“骨頭”的作用。偏冷的綠色,有通透感,有韌性。畫中分布的少量條狀綠色顯得透氣,強硬中增添了韌勁。北京的將軍門神畫中多用這種“以色壓陣”的色彩表現(xiàn)手法。
(四)均衡分布:由于印刷技術(shù)上的局限,木刻版畫每塊色版的顏色都要均衡分布。一方面避免塌版污損畫面,同時也使得畫面色彩繽紛,帶有跳躍感。如在門神畫《神荼—郁壘》的配色中,紅色版是主色版,紅顏色也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個部位,而是從頭到腳都有分布,只不過紅色塊相對大而且多。黃色塊主要分布在頭盔、鎧甲、金瓜儀仗等處,位置偏上。紫色塊主要分布在軀干和腰腿部,位置偏下,但在畫面頂部的帽子尖和儀仗上部也有零星少量紫色。綠色版從上至下以細長條狀分布,面積大些的綠色塊也相對靠下方。紫色和綠色都是作為“筋骨”,要穩(wěn)住重心,起到壓陣的作用??傮w上,色版顏色分布原則是按照有重點有主次地均衡分布。
從人物整體造型來講,一是常常運用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首先是頭部比例的夸張,門神中的武將頭部與身高的比例多數(shù)是1∶4,有的甚至夸大到1∶3,如在《對錘門神》中,一對門神碩大的頭面部幾乎占去人物總高度的三分之一,在畫面中異常醒目。以及《鎮(zhèn)宅福神》中的魏徵頭面部也占身高的三分之一,如若加上胡須的長度,則占身高的一半。然后是塑造的武將造型都不畫脖子。“畫將無脖項”是武將造型規(guī)則。前面幾幅門神中的將軍、鍾馗和魏徵都沒有脖子,寬闊的肩膀,短粗的身體,雄強有力。二是造型注重氣勢的表現(xiàn),民間畫訣中講究“文人一顆釘,武人一張弓”②。門神的整體造型勢態(tài)如一張拉滿的弓,蓄勢待發(fā)。在《鞭锏門神》中,秦瓊和尉遲恭的身軀就如同一張弓,腰腹部向前挺立,頭部和腿部向后收,氣勢威武、雄壯有力,帶有唐代北京云居寺石刻線畫門神的氣韻。經(jīng)過歷代傳承和創(chuàng)造,這些造型手法在民間畫訣中概括得非常清楚:“武將要威風煞氣,文官要舒展大氣,美女要窈窕秀氣,童子要活潑稚氣”“年畫要得好,頭大身子小”“武將要蒜頭鼻子火盆口,豹眼豎眉威嚴好,虬髯滿腮如苕帚”“娃娃樣:短胳臂短腿大腦殼,小鼻子大眼沒有脖;鼻子眉眼一塊兒湊,千萬別把骨頭露。”③民間畫師在遵循畫訣的同時,發(fā)揮著各自的創(chuàng)造才能,創(chuàng)造出動人的人物形象。
三、色彩濃郁厚重,帶有古代壁畫遺風
北京年畫的色彩在全國年畫中獨具帝都特色,色彩濃郁厚重、對比強烈,有古代壁畫遺風?,F(xiàn)存北京明代的年畫主要是工筆彩繪,就是人工手繪。工筆彩繪是手工設(shè)色暈染,色彩層次較豐富。特別是宮廷中的門畫,大多是絹本工筆重彩,有的瀝粉堆金,顯得富麗堂皇、高貴穩(wěn)重。如《綠地門神》中秦瓊、尉遲恭頭上戴的金盔和身上披的鎧甲,還有護心鏡和金瓜儀仗等配飾上都用了金粉和金箔,與畫面上的正紅、寶藍顏色搭配在一起,產(chǎn)生輝煌燦爛的效果。
由于木版水印套色的發(fā)展,到清代時,主要有印繪結(jié)合和套色版印兩種設(shè)色方式。印繪結(jié)合的屬慢工細活,產(chǎn)量少,一般供應(yīng)城區(qū)客戶。年節(jié)時大量上市的還是套色版印的年畫。套色版印通常包括一個墨線版和紅、綠、黃、紫四種色版。雖然只有簡單的三四個顏色,但通過一些巧妙的運用搭配,仍能產(chǎn)生豐富絢爛的效果。北京繪刻年畫有以下幾種色彩表現(xiàn)手法:
(一)主調(diào)統(tǒng)領(lǐng):裝飾年畫的色彩講究紅火熱鬧、吉祥喜慶,往往用火熱的紅色作為主色調(diào),明亮的黃色作為輔色,再少量搭配偏冷偏暗的綠色、紫色,正如民間藝人畫訣稱“紅靠黃,亮晃晃”④。 如在《神荼—郁壘》中,從頭臉、手部到全身分布了大量紅色,是以紅色為主色調(diào)。頭盔鎧甲和飄帶等飾物上用了一些明黃色,在濃重的紅紫色中顯得金光燦燦。除了家中有喪事或是趕上清代皇帝駕崩之年(民間畫訣有“斷國孝,三藍墨”⑤ 之說),用專門的“三藍墨”(淡藍、佛青、花青和淡墨、濃墨三色為主的色調(diào))年畫,一般木版年畫上都離不開紅綠顏色,特別是代表吉利的紅色?!熬G愛紅:綠的常和紅的在一起顯得喜慶”⑥, 紅花還需綠葉配,大量的紅色搭配少量綠色,互為襯托,更顯喜慶。
(二)軟硬搭配:民間年畫的色彩有軟色和硬色之分,如黃色、綠色、桃紅等為軟色,黑色、紫色、紅色等為硬色。關(guān)于色彩搭配,民間藝人有“軟靠硬,色不愣”⑦ 之畫訣,其實就是講究色彩的輕重變化、明暗搭配。如在《鞭锏門神》中,畫面中用了黑色(帽子、毛發(fā)胡須、鋼鞭等處)、紫色(腰部、腿部)和紅色(面部及全身各處)作為硬色,都是濃郁厚重之色;同時還搭配了黃色(鎧甲、銅锏、腰腿部)和綠色(全身各處)作為軟色以避免沉悶感,顯得燦爛、透氣。年畫中軟硬兼施的色彩搭配,相得益彰。色彩的軟硬在表現(xiàn)不同性格身份時也要分別對待,民間年畫講究“文相軟,武相硬”⑧。 表現(xiàn)文戲、文官一類題材多用軟色,而武戲、武將則多用硬色。在《文武狀元》和《三星在戶》中,就沒有用紫色一類的硬色,紅色也是相對柔和、比較淡一些的水紅色,還有一些明亮的藍綠色。在童子門畫中常常要增加桃紅、粉藍一類的軟色,用在頭面和手部。北京高碑店作坊印的門童畫,先用蛤粉涂臉,再在臉頰染以桃紅顏色。
(三)以色壓陣:民間木版畫常以分量重、有韌勁的色彩支撐畫面陣勢。民間藝人畫訣“紫是骨頭,綠是筋”,講的就是用紫、綠這種能起到筋骨作用的顏色來支撐畫面結(jié)構(gòu)。在《秦瓊—尉遲恭》中,幽深的紫色塊很強勁,很有力量感,在畫面中起到“骨頭”的作用。偏冷的綠色,有通透感,有韌性。畫中分布的少量條狀綠色顯得透氣,強硬中增添了韌勁。北京的將軍門神畫中多用這種“以色壓陣”的色彩表現(xiàn)手法。
(四)均衡分布:由于印刷技術(shù)上的局限,木刻版畫每塊色版的顏色都要均衡分布。一方面避免塌版污損畫面,同時也使得畫面色彩繽紛,帶有跳躍感。如在門神畫《神荼—郁壘》的配色中,紅色版是主色版,紅顏色也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個部位,而是從頭到腳都有分布,只不過紅色塊相對大而且多。黃色塊主要分布在頭盔、鎧甲、金瓜儀仗等處,位置偏上。紫色塊主要分布在軀干和腰腿部,位置偏下,但在畫面頂部的帽子尖和儀仗上部也有零星少量紫色。綠色版從上至下以細長條狀分布,面積大些的綠色塊也相對靠下方。紫色和綠色都是作為“筋骨”,要穩(wěn)住重心,起到壓陣的作用??傮w上,色版顏色分布原則是按照有重點有主次地均衡分布。

* 綠地門神 *

* 龍鳳呈祥 *
(五)背襯底色:如在《綠地門神》中,用深綠色的底色襯托畫面中盔甲等飾物的金色和其他紅藍純色,表現(xiàn)出金碧輝煌的效果。在《麒麟送子》《天仙送子》《龍鳳呈祥》《富貴臨門》等門畫中,背景都有深綠底色。畫面前景中童子粉白的頭面上染著桃紅色臉蛋,還有紅色“雙喜”字和黃色“葫蘆萬代”的圖案在深綠背景襯托下,都顯得絢麗多彩,畫面豐富而又統(tǒng)一。
四、擅長運用象征寓意的表現(xiàn)手法
象征寓意是源自我國古老傳統(tǒng)文藝的表現(xiàn)手法,在民間美術(shù)中廣泛應(yīng)用。在年畫藝術(shù)中,通過民眾熟悉和喜愛的形象,運用諧音、比擬借喻等方式,表達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的理想、愿望,形成了許多約定俗成的藝術(shù)語言。北京年畫中也大量采用了象征寓意的表現(xiàn)手法,其中主要包含諧音取意、象征符號及這兩種方法綜合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一)諧音取意類。諧音是中國特有的語言修辭形式,俗稱“討口彩”。民間美術(shù)中常借用諧音來表達吉祥美好的意義。尤其在年畫中,根據(jù)畫面形象的認讀,用同音相諧巧妙地表達某種不易直接表現(xiàn)的含義。例如《五谷豐登》中,童子手舉鳳頭漆杖,杖頭上掛一盞紅燭花燈。借“鳳”頭與花“燈”之諧音“豐登”,其圖像會意為“五谷豐登”之義?!哆B登太師》中是借童子手所持之蓮(與“連”諧音)花燈(與“登”諧音)和坐騎之獅(與“師”諧音)子,組成一幅“連登太師”吉祥門畫,寓意生子長大后會官位高升,達到太師級別。在畫面的空白處補刻了一對喜鵲、兩只蝙蝠、兩個柿子和一個如意,象征雙喜雙福(與“蝠”諧音),事事(與“柿”諧音)如意。
(五)背襯底色:如在《綠地門神》中,用深綠色的底色襯托畫面中盔甲等飾物的金色和其他紅藍純色,表現(xiàn)出金碧輝煌的效果。在《麒麟送子》《天仙送子》《龍鳳呈祥》《富貴臨門》等門畫中,背景都有深綠底色。畫面前景中童子粉白的頭面上染著桃紅色臉蛋,還有紅色“雙喜”字和黃色“葫蘆萬代”的圖案在深綠背景襯托下,都顯得絢麗多彩,畫面豐富而又統(tǒng)一。
四、擅長運用象征寓意的表現(xiàn)手法
象征寓意是源自我國古老傳統(tǒng)文藝的表現(xiàn)手法,在民間美術(shù)中廣泛應(yīng)用。在年畫藝術(shù)中,通過民眾熟悉和喜愛的形象,運用諧音、比擬借喻等方式,表達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的理想、愿望,形成了許多約定俗成的藝術(shù)語言。北京年畫中也大量采用了象征寓意的表現(xiàn)手法,其中主要包含諧音取意、象征符號及這兩種方法綜合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一)諧音取意類。諧音是中國特有的語言修辭形式,俗稱“討口彩”。民間美術(shù)中常借用諧音來表達吉祥美好的意義。尤其在年畫中,根據(jù)畫面形象的認讀,用同音相諧巧妙地表達某種不易直接表現(xiàn)的含義。例如《五谷豐登》中,童子手舉鳳頭漆杖,杖頭上掛一盞紅燭花燈。借“鳳”頭與花“燈”之諧音“豐登”,其圖像會意為“五谷豐登”之義?!哆B登太師》中是借童子手所持之蓮(與“連”諧音)花燈(與“登”諧音)和坐騎之獅(與“師”諧音)子,組成一幅“連登太師”吉祥門畫,寓意生子長大后會官位高升,達到太師級別。在畫面的空白處補刻了一對喜鵲、兩只蝙蝠、兩個柿子和一個如意,象征雙喜雙福(與“蝠”諧音),事事(與“柿”諧音)如意。

* 五谷豐登 *

* 連登太師 *
(二)象征符號類。象征是一種以物征事的修辭手法,借用某種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來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民間美術(shù)中常用約定俗成的帶有寓意的物象來表達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這些物象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已經(jīng)形成如成語般固定的符號。在年畫中,這類象征符號可分為具象和抽象兩種。具象的象征符號,如青松、仙鶴、烏龜、桃子、靈芝象征長壽;石榴、葫蘆、金瓜等植物和魚、蛙等動物象征多子;龍、鳳、麒麟象征吉祥;牡丹象征富貴等等。抽象的象征符號,如卍(讀“萬”)字象征萬代,盤長符號、八結(jié)符號象征吉祥富貴綿長無盡。明代年畫《萬年如意》中,就有一對門童手握仙杖,杖頭懸掛一紅色描金“卍”字,一柄玉石如意和一條鯰魚。以“卍”字象征萬代,與鯰魚的鯰字同音諧“年”,加上玉如意,組合成“萬年如意”的吉祥門畫。
(二)象征符號類。象征是一種以物征事的修辭手法,借用某種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來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民間美術(shù)中常用約定俗成的帶有寓意的物象來表達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這些物象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已經(jīng)形成如成語般固定的符號。在年畫中,這類象征符號可分為具象和抽象兩種。具象的象征符號,如青松、仙鶴、烏龜、桃子、靈芝象征長壽;石榴、葫蘆、金瓜等植物和魚、蛙等動物象征多子;龍、鳳、麒麟象征吉祥;牡丹象征富貴等等。抽象的象征符號,如卍(讀“萬”)字象征萬代,盤長符號、八結(jié)符號象征吉祥富貴綿長無盡。明代年畫《萬年如意》中,就有一對門童手握仙杖,杖頭懸掛一紅色描金“卍”字,一柄玉石如意和一條鯰魚。以“卍”字象征萬代,與鯰魚的鯰字同音諧“年”,加上玉如意,組合成“萬年如意”的吉祥門畫。

* 萬年如意 *
注釋
①李福順:《北京美術(shù)史》,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6頁。
②③④⑤⑥⑦⑧?王樹村:《中國民間畫訣》,北京: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2003年,第16頁,第24頁, 第125頁,第126頁,第126頁,第124頁,第125頁。
(本文為2013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北京民間繪畫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3WYB029)
(此文刊發(fā)于《民藝》雜志2018年創(chuàng)刊號)
注釋
①李福順:《北京美術(shù)史》,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6頁。
②③④⑤⑥⑦⑧?王樹村:《中國民間畫訣》,北京: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2003年,第16頁,第24頁, 第125頁,第126頁,第126頁,第124頁,第125頁。
(本文為2013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北京民間繪畫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3WYB029)
(此文刊發(fā)于《民藝》雜志2018年創(chuàng)刊號)



閩公網(wǎng)安備35060302000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