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鑄魂一福師大美術學院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草圖展5月6日開展
來源:畫悟藝術網 發(fā)布時間:2019-5-6 9:31:00
閱讀:6370
培根鑄魂
一一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草圖展
主辦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展覽時間
2019年5月6日——5月11日
展覽地點
福建師范大學旗山校區(qū)美術學院2號展廳
學術主持
李豫閩
策展人
鄔臻浩
以圖證史 家國情懷
文/李豫閩
在圖像作為信息媒介的時代里,圖與史的聯系要比現在來得更加緊密。當我們將圖像視為一種表達方式而非信息媒介時,二者的關系就發(fā)生了轉變——圖像從對歷史的“見證”轉化成對歷史的“詮釋”。比起史學家,藝術家在身份上站得更遠,但情感上卻走得更近。
在近三百年的藝術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立足于現實主義的歷史題材繪畫屢見不鮮,它們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已經遠遠高于藝術,而是作為抗爭手段、文化啟蒙以及情感載體而存在的。它們源于歷史但高于歷史,屬于藝術但高于藝術。進入二十世紀后,歷史畫在無產階級革命的改造下形成了新的風格,以歷史真實與革命情感相結合的繪畫模式一直傳承至今,形成了我們今日所熟悉的歷史繪畫創(chuàng)作。
對于藝術家而言,歷史畫的創(chuàng)作存在著兩重困難。由于客觀性大于主觀性,寫實性大于創(chuàng)作性,歷史畫在技法上的要求就顯得更加嚴苛,藝術家需要在歷史現實與審美理想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進行創(chuàng)作,這就使得他們必須擁有極為扎實的功底與超凡的構圖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創(chuàng)作者并不能親臨歷史現場,而是依據史料進行創(chuàng)作,這就要求作者同時兼有史學的學術邏輯與藝術家的敏銳意識,去發(fā)掘和運用盡可能豐富的文獻典籍和形象素材,深刻理解史實與史料,研究社會文化背景、鄉(xiāng)肆俚俗、坊間軼事,人物生平,搜集散落的史料碎片并加以整理。
然而占有豐富的史料并不等于在創(chuàng)作中可以羅列堆砌,畫家需要博觀約取地對素材進行比較、篩選、歸納、提純,力求活用資料、用活素材,通過藝術的手法重組,升華素材,在符合歷史“真實”的基礎上,概括、假設、營造,產生為最具“點題”的效應,最能揭示主題思想的典型情節(jié)并循序漸進地進行藝術加工。草圖就是體現畫家面對浩瀚素材時,藝術創(chuàng)作的起點,是靈感的呈現,情感的駐足和語言表達的開啟。古往今來,諸多涉獵“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的宏大敘事,都是從草圖開始,“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睆倪@一角度出發(fā),草圖與手稿是最能體現畫家思想的一手材料,是創(chuàng)作者的心血凝聚。
2006年以來,中宣部、文化部、中國文聯和財政部陸續(xù)組織了數次主題性創(chuàng)作工程,產生了大量優(yōu)秀的當代歷史畫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描繪了民族革命的艱辛歷程,體現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從史實、思想和情感等不同方面呈現了歷史的全貌,不僅強調英雄主義式的個人奮斗,也展現出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本次展覽薈集十位學院老中青三代畫家創(chuàng)作的草圖和完整圖景,這些畫作是歷次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工程”作品,并均已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權威機構收藏。如果說圖像是對歷史的“詮釋”,那么這些草圖和圖景本身便是一種畫脈的傳承。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導言》中寫道:“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蓖高^畫作,藝術家們的“溫情”與“敬意”躍然紙上,映入眼簾。
當我們徜徉于那些留名千古的事跡與形象面前,仿佛能夠與他們對話。藝術家始終必須面對“畫什么”與“怎么畫”這兩個歷久彌新的命題,這些歷史畫創(chuàng)作就是身處當下歷史語境中對于這兩個問題的最好回答:有心懷人民與家國,藝術家才能做到“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作品賞析
《磐石無語》素描稿
翁振新
170cmx190cm
1996
獲首屆全國中國人物畫展覽最高獎銀獎
《磐石無語》素描稿局部
《烏金閃爍·接班人》之一素描稿
林之耀
2019
《烏金閃爍·接班人》之二素描稿
林之耀
2019
《宋慈洗冤集錄》素描稿
王耀偉、孫志純、丁錚
200cmX360cm
2016
中宣部、中國文聯、文化部、財政部“中華文明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工程"
《開海通商圖》素描稿
張明超
271cmX530cm
2016
中宣部、中國文聯、文化部、財政部“中華文明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工程"
張明超素描稿作品
張明超素描稿作品
《沈括與夢溪筆談》 素描稿
尉曉榕、盧志強
360cmX180cm
2016
中宣部、中國文聯、文化部、財政部“中華文明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工程"
《瓜達爾港建設》素描稿
盧志強
480cmX240cm
2018
文旅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
手機可逆時針旋轉90度即可觀看
《鄭荷臺海激戰(zhàn)》素描稿
李曉偉
350cm×1700cm
2004
大型場景畫
《范仲淹著岳陽樓記》素描稿
徐里、李曉偉、李豫閩
515cmX378cm
2016
中宣部、中國文聯、文化部、財政部“中華文明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工程"
《人民好干部--谷文昌》素描稿
李豫閩、王裕亮、李旭東
200cmX400cm
2018
文旅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



閩公網安備35060302000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