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界?尚-第四屆中國當(dāng)代陶藝實(shí)驗(yàn)展覽作品
來源:畫悟藝術(shù)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1-26 8:19:00
閱讀:12365







特邀作品

韓美林《鈞瓷盤》▲

潘魯生《五彩妙語·之二十六》▲

劉巨德《大學(xué)生》▲

李正安《清荷》▲

何潔《殤》▲

張夫也《北極》▲

陳琦《鳥語花香》▲

任星航,劉紅生《螭虎罐》▲

劉大力《一家子》▲

周海歌《荷風(fēng)-2》▲

徐勇民《沉香》系列▲

陳小林《男·女》▲

吳鳴《六藝修身·書·數(shù)·樂·御》▲

何曉佑《煙缸+花插》▲

李霽《龍卷風(fēng)-1》▲

鄭寧《線溪》系列一 《線溪》系列二▲

王力克《繕》▲

曹春生《流金歲月》▲

李崗《楊門女將》▲

左正堯《九條腰》▲

黃煥義《瓷片故事》系列▲

陸斌《芬蘭頌》▲

張潤生《絲路-缶之繭妝》▲

邱耿鈺《劉海與蟾》▲

呂品昌《捆綁的形體no.3》 《捆綁的形體no.5》▲

萬里雅 《無題 2017-1》《無題2017-3》▲

張堯《青瓷01號》系列▲

李岱玫《手藝——樸》▲

章星《玖型》▲

寧鋼《云海之間》▲

劉正 《自在——羅漢組畫之一》▲

顧黎明《山水賦》▲

蔡玉水《巴黎印象之二》▲

白磊《大漠風(fēng)景》▲

周曉亞《別了、武器...》▲

白明《古城窟-熵裂》▲

許雅柯《秋實(shí)》▲

周武《丘壑》▲

遠(yuǎn)宏《空山系列》▲

戴雨享《云開空自闊》▲

潘長學(xué)《雨后池上》系列▲

沈敬東《地雷》▲

吳永平《文化和藝術(shù)用了一種最快捷的方式》▲

王輝 《疊》▲

馬一鷹《天·碟》▲

張宜《撫琴松下談》▲

黃勝 《觀山聽雨》▲

劉木森《棲》▲

王宏昆《永遠(yuǎn)的記憶》▲

郭航《中國吉祥之避邪 黃毛銜鼠》▲

李宏文《M先生1》▲

吳昊《濠梁系列之七》▲
入選作品

盧巍 段玉潔《字母系列·J》▲

高大慶 《魔境-飛天》《風(fēng)花雪月-大理印象》▲

張勇《凝結(jié)系列‖ 地久天長》▲

陳飛《心山水NO.39》▲

王亞韶《盤古 》系列▲

葛軍、孫云生《伙伴》▲

譚開界《山色系列之一》▲

戚彧《空寂》▲

鄭勇 許懷喜 曹易《一蓮幽夢》▲

徐建明《山中獨(dú)秀》▲

朱旭《砌與棄》▲

梁冰《四水歸堂·系列之三十二 》《越·系列之三》▲

曲冰《鵝卵石》▲

李志宏《夢·唐》▲

李大壯《紅綠彩獅》▲

馮忠民《重生系列之三》▲

王存 王志水《生命的力量》▲

劉穎?!对谠贫恕贰?br>

趙蘭濤《修德》▲

金貞華《方向》▲

王偉《坍·場》▲
\李海霖《幽》▲

彭贊賓《物質(zhì)的關(guān)系》▲


戴清泉 《文化印跡之龍門》▲

許潤輝《痕》▲

于鞍寧《融》▲

楊志《山水意象之白黑》▲

李黎《騎手中的旗手之六-馬去旗在》▲

王培蓓《印象格陵蘭》▲

劉謙《淡然》▲

劉樂君《“雨滴”青釉方盤》▲

鄭冬梅《蕾絲花》▲

蔣莉《轉(zhuǎn)基因》系列▲

熊開波《華夏氣韻》系列▲

袁樂輝《初夏》▲

欒清濤《山水印象》系列▲

張一《璧合》▲

李玉蘭《青瓷花缽》▲

李聞雷《綿綿共生》▲

彭倩《斗笠》系列▲

陽蕾《風(fēng)樂》▲

李增龍 《兩儀》貳號▲

王京成《勞力者》▲

蔣輝煌 《印痕-記憶-5》▲

沈厲《游園語物》系列▲

胡敏 《寓言》▲

程禹衛(wèi)《愿席》▲


馮澍《秩序》▲

俞杰星《荔波印象》▲

李小默 《夢之光》▲

趙昕《Life object 》系列▲

麻匯源《瓷之二十一》▲

董鵬《”包扎“系列之二》▲

崔久霄《山外有天空》▲

紀(jì)廣遠(yuǎn)《融》▲

劉佩洋《思緒》▲

代振蓮《白鱷記》▲

趙媛媛 《悲歡離合》系列▲

胡源鵬《域·象-1》▲

白澤平 《嬉娃》▲

吳建毅《物欲》▲

李瑞生 《雪霽圖》▲

孫嘉羚《骸變》系列▲

黨永田《霾》▲

雷佳《綻·裂也》▲

王翠捷《釋》系列三▲

朱強(qiáng)《冬日的秘密》▲

林朗明《金白·涅槃》▲

李夢婷《春神句芒》▲

葉嘉潔《裹·器》▲

何鵬飛《器之膚》 系列▲

邱楊林《彌聲》▲

曹成藝《重生》▲

劉士才《形態(tài)》 系列▲

裘娜娜《童志浮生》▲

孫宗雷《潤玉留青》▲

高佳玉《方生》▲

盧雨夢 《望》系列▲

朱銘杰《游離》▲

王崇東《悠然天地間》▲

許曉政《共存系列-謙卑》▲

林松《那天我在無名山上系列四》▲

王曉林《末位》▲

周靖淋 宋姿熠《荒謬是個胎記》▲

顧晗 《繁衍·再生》▲



閩公網(wǎng)安備35060302000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