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節(jié)日(油畫) 曹本健
2020年是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胺鲐毐胤鲋恰?,文化扶貧是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qū)落后狀態(tài),最終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其中,美術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和表達中國文化精神的極具審美感染力和群眾號召力的載體,在脫貧攻堅事業(yè)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以美啟迪智慧、以美扶持地方文化發(fā)展,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于近日拉開帷幕,在京掀起了觀展熱潮。展覽分為九大篇章,共展出作品550余件(套)。眾多館藏佳作和表現脫貧攻堅、抗疫與復工題材的繪畫、雕塑、書法、篆刻、攝影的最新創(chuàng)作,以及來自革命老區(qū)、少數民族地區(qū)、邊疆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作品,從多角度呈現出新中國成立以來脫貧攻堅的歷史進程,全面展示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團結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在脫貧攻堅之路上不懈奮斗的實踐與成就。
金燦燦的橙子、滿載貨物的卡車、忙著掃描快遞單的送貨員、操作電腦的年輕人、滿臉笑容的村民……這些鮮活的元素共同構建起油畫《互聯網的春天——農村電商》。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fā)展,浙江、廣東、江蘇等地涌現出許多“淘寶村”。這些依靠互聯網將特產、手工藝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脫貧致富的“淘寶村”甚至“淘寶鎮(zhèn)”,無疑是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為了表現好“互聯網+農村”的主題,藝術家郭健濂、褚朱炯深入考察了浙江的許多村落。創(chuàng)作時,畫家重點表現了物流網點、快遞卡車、筆記本電腦等元素,讓觀者第一眼就能感受到新時代農村物流網與傳統(tǒng)農貿市場的區(qū)別?!斑^去在城市要吃到新鮮的水果就得去菜市場,現在通過電商平臺,只用在家動動手指就能直接在果農那里買到最優(yōu)質的鮮果,真是科技改變生活?!币幻^眾在作品前發(fā)出感慨。
在表現“精準扶貧”主題的作品中,中國畫《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公示會》讓人眼前一亮。作品聚焦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召開貧困戶精準識別公示會的場景,真實再現了村干部、扶貧工作隊長與村民一起凝心聚力幫扶貧困戶的情景?!斑@是我首次接觸這類主題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最大的收獲是見證了國家扶貧政策給鄉(xiāng)親們的生活帶來的切實改變,從心靈深處感悟到創(chuàng)作好該主題作品的責任與使命感?!眲?chuàng)作者王奮英說。畫面中,窗外的飛燕、精美的五彩花鳥苗繡、背簍里的新鮮山貨等符號呈現出春天的氣息,一張張質樸的笑臉更是讓人感受到村民們對扶貧工作的真心擁護和對實現小康夢的殷切期盼。
展廳一角,許多觀眾聚集在一張攝影作品前拍照留念。斑駁的課桌、握著鉛筆的小手,和一雙交織著膽怯、渴求與希望的大眼睛……這張由攝影師解海龍于1991年拍攝的作品《我要上學》,一經發(fā)表便成為希望工程的標志。而照片中這個有著一雙明亮大眼睛的女孩,也成為無數熱心助學人的牽掛?!昂茉缇涂催^這張照片,之后又在網絡上看了很多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感動之余也很感慨藝術的力量,不僅改變了一個山村窮孩子的命運,也讓更多人關注希望工程,關注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一名觀眾一邊為自己的孩子講解作品的故事,一邊用手機拍下作品細節(jié)。
此外,吳為山的雕塑《孔繁森》以“寫意雕塑”的方式,通過對孔繁森人物造型與精神境界精妙的刻畫,塑造出這位優(yōu)秀共產黨員在茫茫雪域高原走訪基層,與群眾交流的形象。鄧佳的攝影作品《金太陽援助工程》用鏡頭聚焦了偏遠地區(qū)的用電問題,借助太陽能點亮的路燈,照亮了村里的道路,更點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毛本華等人共同創(chuàng)作的油畫《焦裕祿》再現了焦裕祿和群眾肩扛樹苗走向荒漠的場景,表現出優(yōu)秀共產黨員焦裕祿在幫助人民擺脫貧困的過程中,扎根蘭考、扎根人民的偉大情懷。張見等人共同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助夢》通過描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鄉(xiāng)易地扶貧搬遷新村火普村表彰脫貧示范戶的場景,展現出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脫貧致富,全面奔向小康的可喜碩果。而齊白石的中國畫《農耕圖》、陸儼少的中國畫《教媽媽識字》、劉文西的中國畫《祖孫四代》、董希文的油畫《千年土地翻了身》等老一輩美術名家的經典作品更是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討論。
漫步展廳,一幅幅反映脫貧致富、生產建設、教育醫(yī)療、扶貧救災、抗疫與復工等主題的佳作為我們呈現了脫貧攻堅戰(zhàn)中具有中國特色的大智慧、大情懷,共同鋪就出一幅昂揚向上的壯美時代長卷。而展廳內陳列的160余件民間美術作品,以及中國美術館近5年扶持地方文化相關項目所收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作品,則成為鑲嵌在這幅時代長卷上的顆顆繁星,耀眼奪目。
西藏、青海的唐卡既傳承了傳統(tǒng)的厚重博大,又體現出與時代的融合創(chuàng)新;福建松溪版畫集濃郁鄉(xiāng)情和現代氣息于一體,形成獨特的地域版畫語言;重慶榮昌陶瓷紅如棗、薄如紙、聲如磬、亮如鏡,其工藝讓人嘆為觀止;西南少數民族背扇精品集合織、繡、染、鑲、緄等工藝,紋飾華麗細膩,極富設計感。陜西戶縣農民畫、河北武強木版年畫、革命老區(qū)延安的剪紙藝術,以及貴州平坡村的苗族農民畫家創(chuàng)作的“抗疫”主題新作,生動展現了華夏大地的鄉(xiāng)土人情與精神風貌,體現出藝術家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作為國家美術館,如何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做好以美扶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命題?!敝袊佬g館館長吳為山表示,文藝是要為人民畫像、為時代立碑,藝術不僅要立于殿堂之上,更要聚焦山鄉(xiāng)之遠。此次展出的作品以各具特色、各顯神采的藝術形式歌頌、弘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脫貧攻堅中涌現出的人物、事跡、風貌與精神。未來可期,相信今后還會有更多源自平凡生活、扎根時代沃土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共同見證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
(本報記者 榮 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