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飛云 莫雷老教堂 51cm×71cm 2012年

王琨 四條鲅魚 100cm×80cm 2019年(“營口有禮·大美鲅魚圈”中國油畫名家寫生創(chuàng)作展作品)

陳明華 夜巡(布面丙烯) 150cm×120cm 2019年
畢加索又來了
文/王琨
畢加索的到來,說明了我們的社會是開明的,開放的。想當初,畢加索是資產(chǎn)階級墮落藝術(shù)的代表,鬼畫符的反面教材。

畢加索 吻 130cm×97cm 1969年 法國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尤倫斯的展廳布置很有特色,服務人員說,平時展廳人滿為患,我們?nèi)サ猛?,高峰已過,所以看得從容,可反復琢磨。同一天,還看了兩個國內(nèi)的展覽,一天下來,雖然很累,但畢加索讓我愉悅、滿足,忘掉疲勞。
這次展出的作品,從他十幾歲的代表作到晚年的100多幅作品中,起碼有20多幅是印刷品中常見的,親切中有驚喜。
很多朋友說看不懂畢加索,說你們是同行,給我講講如何?說心里話,別說外行,就是同行,有幾個懂畢加索的?我先告訴他們說看不懂就對了,他畫的那些怪物一樣的東西,你非要找出哪是胳膊哪是腿,哪是肚臍眼;看他立體派的作品,非要找出哪是人物,哪個是器形,這是你的問題,說明你不會看。理論家說,畢加索的貢獻就是打破正常人的看法,把不同視角的物體放在一個平面上,一個側(cè)面人臉讓你看到兩個眼睛,你說嚇人不?更何況他又風格多變,沒有套路,理性讀懂他是困難的。
我理解的畢加索是個老頑童,壞老頭兒,隨心所欲。他是天才畫家,十幾歲就能畫出古典風格的完美作品,他勤奮,基本功好。理論家們說他受塞尚影響和布拉克創(chuàng)立了立體派,并受非洲藝術(shù)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成名后的畢加索很多作品就是涂鴉、發(fā)泄,把他的感受通過惡作劇一樣的表達方式即興發(fā)揮,開心地涂抹,你看不明白,他會暗地偷著樂,他根本就不想讓你看明白,就想拿你找樂兒,畫是什么?就是逗你玩兒的段子。《亞維農(nóng)的少女》是代表作,你說他畫的是人是鬼?說得清嗎?不管別人怎么說,你看到了什么最重要,你想到了什么最重要,他的許多女人肖像也是如此,畢加索喜歡泡美女,泡到一個新的就畫一批肖像人體,喜怒哀樂全在畫里,討厭了就把她畫成鬼一樣的臉,哭泣的女人、悲傷的女人、快樂的女人;他的藍色時期、玫瑰色時期的作品也是如此,女人是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八個在冊的美女讓他激情迸發(fā),佳作迭出,這個壞老頭兒的一生始終和女人糾纏在一起,很不正派。
真正讀懂畢加索不容易,也沒必要??此漠嬆憷Щ?,你想笑,你想哭,你覺得這樣的畫你也能畫就對了,說明你已看懂。別人的解說或圖解會干擾你看畫,所以相信自己,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感到什么就是什么,看畫,沒那么復雜。
如果你不喜歡畢加索,覺得他的畫人不人鬼不鬼,也沒辦法,就像你不喜歡法國大餐一樣,大餐沒有問題,只是你的胃口從麻辣小龍蝦轉(zhuǎn)換到奶油煎烤還不適應,這沒關(guān)系,慢慢調(diào)整,隨著你的閱歷和經(jīng)驗也許口味會改變,不變也沒關(guān)系,只是別先入為主地排斥就好。
2019年6月30日
中國油畫家
楊飛云:

楊飛云 太行山高家臺 80cm×60cm 2019年

楊飛云 西鄉(xiāng)萍朝陽 60cm×80cm 2019年
沈行工:

沈行工 花與果2017.5 76cm×76cm 2017年

沈行工 地中海的明珠——希臘風景組畫之四 76cm×76cm 2017年

沈行工 山村涼夏 168cm×152cm 2016年
陳明華:

陳明華 驚蟄(布面丙烯) 150cm×120cm 2019年

陳明華 八月(布面丙烯) 150cm×120cm 2019年
戴氏論壇 79:
梁先生的課
文/戴士和
4
20世紀60年代初,梁先生從德國留學回央美的油畫系任教,在第三工作室,有董希文、許幸之等老前輩負責。梁先生在當時以蘇派為主的大環(huán)境里與眾不同,像一顆耀眼的新星。
說起德累斯頓藝術(shù)學院,梁先生總講起自己的導師魯瑪教授的啟發(fā):作畫不要浮光掠影,不能滿足于表面的形似。要透過形,究其質(zhì)。梁先生介紹魯瑪教授在法西斯時期離開德國去流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回到朝氣蓬勃的德累斯頓,在瓦礫廢墟上重建藝術(shù)學院。總結(jié)回顧在德國的留學生活,梁先生特別強調(diào)自己“更深地領悟了藝術(shù)需要技巧,而它只是手段,藝術(shù)更需要的是真情的流露,境界的升華,它才是藝術(shù)的生命所在”。
油畫以外,梁先生也是中國現(xiàn)代壁畫運動的主將之一,1990至1995年曾任央美壁畫系主任教授。
常想起20世紀70年代末的課堂上,梁運清老師把德國藝術(shù)家的小畫冊帶來看,告訴我們這位藝術(shù)家叫什么,主張什么,有的畫冊是騎馬釘?shù)?,但是保存完好,每一本都是一個完整的人,都是一個神秘的個體。(節(jié)選自第23頁)
尚輝視點 46:
繪畫造型形象的藝術(shù)完美性
文/尚輝
那么,與鏡頭圖像形象相區(qū)別的繪畫造型形象究竟是什么呢?舉例來說,這次展出的反映比較好的封治國的《春雷1990——蘇南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大招工》和郭健濂、禇朱炯的《互聯(lián)網(wǎng)的春天——農(nóng)村電商》等油畫,在中心主體人物形象上僅具有照片形象的真實性,卻缺乏繪畫造型形象的塑造感,因而,這種所謂的真實不只是讓畫面形象不夠完整(不盡符合造型與構(gòu)圖的完整性),也缺乏主體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果比較同樣是描寫農(nóng)民形象的萊爾米特的《收割者的報酬》便不難發(fā)現(xiàn),此作中手持寬口鐮刀、滿腹郁悶的那個農(nóng)夫形象與背對觀眾望著農(nóng)場主數(shù)錢的那個農(nóng)婦形象是如何具有繪畫造型形象了。那個呆坐的農(nóng)夫形象不僅以其被刻畫出的郁悶心理而讓人過目不忘,而且這個農(nóng)夫形象的藝術(shù)感染力顯然來自對這個抬頭挺胸的、具有米開朗琪羅石刻般手臂與手的形象近于完美的想象與塑造。這個農(nóng)夫形象在觀眾看來也許是真實的,但這種真實和畫家畫的對象卻未必能夠完全對應,因為這個農(nóng)夫形象如果按照真實的照片形象,可能是駝背的,頸、肩和胸還可能不會如此挺拔,這雙被夸張出肌腱與筋骨的雙臂也絕不會如此完美。同樣,那個頭轉(zhuǎn)向畫內(nèi)正喂嬰兒的農(nóng)婦也以其優(yōu)美的頸、肩和挺拔而健碩的后背而讓人們想象出她的美貌。這個農(nóng)婦形象的藝術(shù)感染力,一方面來自其斜側(cè)的全身優(yōu)美的動態(tài),另一方面則來自這個沒有面孔的女性以其姿態(tài)的優(yōu)雅而讓觀者對其美貌的想象。
(節(jié)選自第24頁)
鳳池散記 13:
散 記
文/苗鳳池

畢加索 紅磨坊舞會 115.5cm×88.2cm 1900年 紐約古根海姆美術(shù)館
1900年,你第一次去巴黎,你血氣方剛,你熱血沸騰,在這個當時世界第一紙醉金迷的浪漫之所,你出入燈紅酒綠,你來去花天酒地,你醉了,醉的還挺深,偏生骨子里的豪氣——你來到蒙馬特,于是你的《紅磨坊舞會》橫空出世,雖然你不曾說什么,人們總也猜得出,畢竟雷諾阿那件《紅磨坊舞會》已在這里掛了24個年頭了。這一年,他59歲,你19歲。

雷諾阿 紅磨坊舞會 175cm×131cm 1876年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
比起畢加索的《紅磨坊舞會》,這張同地同名之作要早上24年,描繪這個中下階層出入的舞場,顯示出豐富的形式感和筆觸的流暢性。畫家再度重拾類似“蛙池”的主題,不過單從尺寸的巨大,即可想見雷諾阿的雄心抱負,其重點仍放在人群在樹葉篩濾過的繁復光線下運動的畫面,有印象派的鮮明特質(zhì)。此畫完成后即參加次年在巴黎舉辦的第三屆印象派畫展。和莫奈的《日出·印象》組成“印象主義”兩面光彩奪目的派旗。(節(jié)選自第59頁)
無忌之談 21:
最美的誤會
文/王小菲
人人都說敦煌好。
有些人沿著時光回到過去,一絲不茍,小心翼翼地用雙手和目光撫摸復制每一寸幸存的斑駁,虔誠地揣測古老的技藝。于是那身體姿態(tài)與面部神韻是美的,那或緊貼或飛揚的裙帶是美的,那微微合十或翹起的手勢是美的。
有些人將莫高窟由過去拉到了現(xiàn)在。他們說,我愛它的樸拙生動;他們說,我愛它的大膽表現(xiàn);他們說,我愛它的簡潔流暢。于是造型不準成了美,氧化變色成了美,連脫落與斑駁都美出了質(zhì)感與肌理。敦煌壁畫與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審美不期而遇。

然而,這一切恐怕并不是敦煌的本意。造型樸拙是因為早期工匠能力不足,后代壁畫中,造型逐漸變得真實而準確,這才是工匠們真正的追求。深色的面部與粗獷的邊緣線,也不是工匠們的率性表現(xiàn),而是加了鉛粉的粉白色氧化之后,變色并露出了小心暈染的面部明暗。如果將色彩還原,這一類壁畫的對比度和視覺沖擊力將大大減弱。我大膽想象,原本的顏色是粉白,肉粉與磚紅的組合,再點綴綠青石、藍寶石或金箔,搭配規(guī)整纖細的邊緣線,整體風貌華麗精致,完全不似現(xiàn)在這般粗獷豪放。而脫落與斑駁,本是時光的遺憾。
而這些誤會和遺憾卻誤打誤撞地擊中了我們這群當代從藝者的心。這些精彩并不是創(chuàng)作者的本意,卻帶給了我們實實在在的享受和觸動,它是最美的誤會,也是歲月意外的饋贈。也許也并不意外,是莫高窟的神仙們冥冥中感知了我們的困惑,特意來指引我們的吧。
感謝誤會,感謝時光,感謝敦煌的慷慨。(節(jié)選自第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