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集|馬其頓的呼聲——林紅油畫藝術展(北京?天津?廈門)
2022-01-11 林紅

北  京

展覽地點:美門藝術館

展覽時間:2021年7月13日—2021年7月25日


天  津

展覽地點:西洋美術館

展覽時間:2021年8月8日—2021年8月14日


廈  門

展覽地點: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三道美術館

展覽時間:2021年12月22日—2022年1月2日



馬其頓的呼聲——林紅油畫藝術展

北京站 / 海報

馬其頓的呼聲——林紅油畫藝術展

北京站 / 海報


北京站 / 嘉賓合影

北京美門藝術館展覽現(xiàn)場







 評 論 集   


特別祝賀林紅的展覽開幕,也特別感謝主辦方的邀請,在開幕式的時候來到這里。其實,我們在藝術之路上,大家都在尋求怎么樣才能走好自己的藝術之路。林紅,這么認真的一位藝術家,在這次展覽中給我們展現(xiàn)這樣一個階段性的成果,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啟發(fā)。

我們在尋求藝術之路的時候,有一個問題應該是一直存在的,藝術的根源在哪里?表面上我們是在追尋目的,其實是在追尋根源。所以說我們在畫畫的時候,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不止是在畫畫,我們是在尋求什么呢?正如,高更的作品《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到哪里去?》所追問的那樣。其實最后不再只是一個藝術的問題,而變成了一個生命問題。我們通常會把藝術放在文化范疇里去思考,但是在這里,它不止是一個文化問題。

對于中國的油畫家來說,在中國文化里要尋求自己的路怎么辦?可能就會把油畫的材料、形式、風格等等藝術本體的內容變成了使用的一個材料,一個方式而已。以為通過文化,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但事實上當我們思考生命問題的時候,就可以跨越文化的局限。生命是更加內在的一條道路,當我們在藝術道路上,從文化思考進入到生命道路的時候,是一個藝術的重生。其實可以說,你生命的感知到什么程度,藝術表達就到什么程度。所以藝術往往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表達方式而已,我們其實是在使用一種方式來表達出對生命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

當然,藝術不只是默想。這是一個方式,但我們還需要和歷史溝通,和歷史中的生命體去溝通,所以林紅會到希臘去,到土耳其去,到那些歷史的腳蹤里面去,到那里去和那些在歷史中、在那個地方留下生命痕跡的思想者去對話。甚至在那里看到一束花、一塊石頭都能夠和歷史中那些蹤跡有一個對話,都會啟發(fā)我們,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不再貧乏。我們可以知道,這個世界上最好、最高的那些文字、思想、創(chuàng)造是什么。所以說,重要的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是什么?林紅明白這一點。我們有時候在藝術追尋的道路上太激進,太去追尋所謂先鋒前衛(wèi)的東西。當現(xiàn)代藝術到來的時候有一句話說,重要的不再是畫什么,而是怎么畫。我們今天在當代藝術語境里又怎么看繪畫?“畫什么”沒有失效,“怎么畫”也沒有失效。我們如果只是按照世界本來客觀的樣子畫出來,可能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已經(jīng)不再是它原初的樣子了。我們知道原初是美好的,但現(xiàn)狀并不是美好的,所以理想的那個是什么?我們需要知道。

然后,我們用這樣一個原初的眼光去更新我們眼睛看過的東西。在歷史中,其實已經(jīng)有一些人在用更新過的眼光看這個世界了,林紅就走到那條路上去,考察在歷史中那些偉大的思想者,他們是怎樣看這個世界的?然后我們從他們的眼光中思考我們的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子?然后把它畫出來。其實這也是一種他者的眼光,但重要的是這個他者是誰?在當代藝術的后現(xiàn)代語境里面特別強調他者的眼光,他者,幾乎可以看作是當代藝術的一個方法論。比如說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等等,都是在談他者。但是,這里有一個危險,就是相對主義。而林紅要尋求的他者是絕對他者,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明白林紅要表達什么。祝賀林紅的展覽開幕,謝謝!

——郝青松

清華大學藝術學博士、藝術批評家


生活的歌者——女畫家林紅

七月,驕陽似火,北京進入盛夏,林紅的油畫又走進了美門。說是又一次是因為2017年歲末,在油畫院美門藝術館,林紅在這里舉辦了她在北京的首場畫展,在這次畫展中我結識了林紅,感覺得到她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三年下來她外表并無太多變化,依舊一頭短發(fā)、長裙襲身,眼睛明亮。

那次展覽林紅的作品也是非常多,作品中有很多作為游覽者對異域風情所做的描繪,畫了一些異域的日常生活場景,這些作品尺寸都比較大。畫面中雖然有一些技術上的不足,但是能感受到林紅在描繪這些作品時投入了很大的熱情,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更喜歡她的花卉和風景畫,這些作品畫的輕松,色彩熱烈而又溫馨,不僅愉悅,還有贊美。在眾多的作品中,我特別喜歡她的一幅紅色調的虞美人,虞美人如同一張張笑臉在路邊綻開,在輕風中搖曳,充滿喜悅之情,好似心緒得到了停歇。

2019年,那次展覽之后,林紅來到了油畫院系統(tǒng)學習油畫。油畫院教學經(jīng)過十幾年的實踐,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特色,學員會自覺不自覺的在藝術認知意識與繪畫語言的表現(xiàn)能力方面獲得長進,除了在寫實繪畫范圍之內傳承規(guī)律與法度,尤其注重提升學員的藝術審美水平,挖掘自己的內在精神與思想,拓展學生的藝術視域和思維廣度。在這樣的氛圍里,一年多下來,林紅在上述幾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無論造型還是色彩及畫面的掌控能力,較之2019年前完善了很多,今天展示的大部分作品是她的新作。

如果說2017年對林紅的印象還是一個初步的,那么現(xiàn)在對林紅的認識就相對全面和愈加的立體。她思維很活躍,突發(fā)奇想而不囿于法度,為了突出作品感受而往往打破常規(guī),運用不同的繪畫因素組織畫面,構圖上她會抓住最主要的部分,這一點從她的人物作品體現(xiàn)的更多。

女畫家多感性,她亦如此,但她的畫面不僅只有怡情與浪漫,還有紛揚與熱烈、愿望與信念,面對豐富的自然她總不會無動于衷,對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愛,想畫的畫一定要畫出來,想抒發(fā)的一定要抒發(fā)出來,試舉三例:今年五月在磧口,她特別想畫奔騰的黃河和壯美的黃土高原,有一天風很大,她選了一個很大的畫幅,風吹畫面時常抖動,不好控制,在這樣的情形下她還是如愿在風中將這幅作品畫完;五一節(jié)期間的磧口,游人如梭,她端坐在熙攘的街道上自顧自地畫她自己采摘的瓶花;陽光下她畫了一片棗林,這是一幅很難處理的畫面,棗樹的葉子尚未豐滿枝杈的生長很凌亂,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高度的專注力才能畫出樹林的層次,林紅畫的很投入,最后畫面組織得井井有條。在繪畫狀態(tài)上,她不計成本、不惜體力,這一點又不完全像是一個女畫家。

林紅不但愛畫畫,也愛聽音樂,很會唱歌,她經(jīng)常在朋友圈里邊發(fā)一些好聽的歌曲,曾經(jīng)有一首《希望之歌》,雖不知內容,旋律極其優(yōu)美,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感受。作為畫家,她用飽蘸愛的色彩描繪繽紛世界,用作品禮贊美好生活,歌唱這神奇瑰麗的生命,因為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希望。

——孫文剛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畫家


林紅繪畫的使命

如果一個人他的行為是堅定不移的,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本身,而是用這樣的行為加以確認和彰顯信念的力量。那么這就是一個虔誠的人,這就是一個有信仰的人。林紅就是這樣一個人。

林紅是一個勤奮的女畫家,她的油畫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她在用作品傳遞著她內心的敬仰,她繪畫中的人物、靜物、風景都在表達著同一主題。她的繪畫每一幅畫都像一個臺階,每一幅畫也像一個腳印,她在用作品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訴求。她的油畫不是作品,而是內心懇求的形式。她持續(xù)不斷地表現(xiàn)著,似乎內心有一個聲音不斷地在追逐著,畫出來,畫出來,畫出來。榮光是透過你的畫面顯現(xiàn)的。雖然,在她的畫面中,繪畫語言還需錘煉,繪畫形式還需鍛造,但是她對信仰的執(zhí)著和對藝術的虔誠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她在繪畫語言上的稚嫩。其實,藝術最終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樸素的真心才是藝術的基石。

林紅從馬其頓的丘陵畫到耶路撒冷的老墻,從太行山中畫到黃河岸邊。畫面記錄著一個孜孜以求的靈魂不斷提升自我的渴求。

人生三命,“天命”“實命”“使命”。所謂“天命”是人無法選擇出生與環(huán)境,這是上天注定的。所謂“實命”就是人實際的時時刻刻度過的每一天。這是人的個性與機遇決定的。所謂“使命”就是肩負天命與實命的身體中,卻有種堅定不移地意志不斷地一往無前的負重前行。因為,這個生命中的靈魂相信他的生命意義就是完成使命。這是由文化與信仰決定的。

而林紅正是用她的繪畫作品,一幅幅地完成著她的使命。惟其如此,她的生命意義,也就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得以彰顯。

——徐小東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畫家


林紅在油畫院研修,我曾帶過他們素描課,雖然了解不多,但對她的執(zhí)迷和信念所感動。我總認為畫好油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錘煉造型和油畫的語言之外,還要有堅實的信念,這信念來自于強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吹贸觯旨t的這股力量是強大的。她總有在畫面上不停的傾訴和表達的愿望,這來自于她在旅行生活中的感悟。相信她的執(zhí)著和堅毅能夠在今后的繪畫上面得到更好的進步和釋放。

——李曉林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藝術乃精神與情感通過語言技藝的跡化,即道與器的契合,而契合的甜蜜點則是從藝者一生探尋追求的。

現(xiàn)下的從藝者多重實利,而輕高遠,活著已屬不易,不躺平而仰望者確應高揚稱頌。林紅要做展覽,要我說點什么,我樂于夸人,但從不違心,看過林紅的畫,客觀的講有別于一般年輕畫家的作品,仔細品讀動人之處,在于她精神的駐足、靈魂的歸宿、情感的可信、繪畫語言的可變。林紅是一位虔誠有信念的人,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有兩種感召,一是來自宗教的信仰,二是來自藝術的力量,二者之間形成的合力通過她在生命體驗感知的過程中,升成了她藝術表現(xiàn)的主題,生活經(jīng)歷中鮮活的境象化做了她繪畫的題材。她常年處在激動之中,全身心投入到精神的仰慕同藝術的追尋中,用繪畫燃燒自己,用形色表達自己內心,歡愉的焦灼,不滿的滿足著。她為自己內心的情感和精神的驅使忘我的創(chuàng)作,同時又為未能用更高妙的藝術技巧而達到期許的藝術效果而困頓,一來二去,循環(huán)往復,有了她今天呈現(xiàn)給大家的樣子。她的藝術精神上是真誠的,情感是真摯的,藝術上是質樸的,在藝術語言上她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還有生澀和不足,但這絲毫不影響她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從人的意義上構建的人文情懷與精神訴求的價值,而這恰恰是被淡化看輕的悲哀!在今后的日子里,祝愿林紅保持調性和姿態(tài),在生命的旅途里繪就屬于自己畫卷!      

預祝展覽順利! 

——石良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畫家


我覺得林紅血液里有一股讓我很敬佩的東西,那就是她的瘋狂和執(zhí)著。從她展覽的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愛與善良。愛與善良是人類在生存中兩個重要的情感支撐。我二十幾年前開始研究人類學,“他者”實際上也是人類學很重要的一個學術點。我們在看一幅畫或者一個人的時候,都有一個立場的問題。就是說,我們站在什么樣的立場說話,這個結果與我們的立場直接相關。從她展覽中的作品來看,在繪畫本身的問題上還有不少的問題需要解決。林紅的執(zhí)著在于她在短短幾年內,能畫出這么多的作品。我們先不談她作品的好壞,量這么大,肯定需要她花大量的時間。

林紅創(chuàng)作的題材是引導人向善的,很有感染力。作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她的家庭也需要她有很多的擔當,她先生也比較支持她,所以她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創(chuàng)作,但是我相信她也是有很多的犧牲。

希望林紅能在以后的藝術道路上,通過每一幅畫解決一些繪畫和情感表達的問題。

——林建壽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特邀畫家

2017年,林紅就在美門藝術館做過一個展覽,那個時候的畫相對來講比較小,這次的作品很多都是巨幅的。說明了林紅的勤奮,她的這種熱情非常讓人感動。

林紅特別善良,特別純凈。從她的畫中也能感覺出來,不管她畫什么,在她筆下都非常生動,非常感人,而且顏色也是非常積極向上的,給人帶來一種快樂、放松的心情,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她很勤奮,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也是很不容易的。希望林紅在以后的藝術道路上有更大的進步。

——蔡際鴻

北京美門藝術館館長


林紅的畫很有自信,她的自信可能來自于她自己內心的一個精神世界。在她的畫里面,我也讀到了她的精神世界。反觀我們搞藝術的,就是我們畫什么?怎么畫?圍繞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一直探討的。在林紅身上,我就看到了她畫出來的這些作品,你說她的技巧可能在油畫院學生當中,很多都比她好,很多都比她高超,但很多作品里沒有她的這種精神世界,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這也是值得我學習的一個很好的層面,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畫家應該思考的問題。她的畫也是她這幾年去馬其頓、希臘、土耳其畫的,這些作品反映了什么?值得我們思考。這也是她自信的一個方面,自信的源泉。我覺得文化就是一個精神,沒有精神世界,這個畫還有什么意義?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阿良

油畫家


我總說林紅做事風風火火的,做什么都很快,快也是一把“雙刃劍”,我提出一點批評,你可以畫得再慢一點,就能發(fā)揮得更好一點。當然,你的題材、內容、情感都已經(jīng)表達的很好了。說一句外行的話,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廚師,你做的菜讓食客吃了說好,那沒有問題,如果讓同行吃了也說好,那才是真的好!

——魯倫偉

藝術家


林紅在藝術道路上非常的堅忍不拔,不斷開拓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視野,這是很難能可貴的。我看到了她身上有種澎湃勃發(fā)的生命力,給我們帶來一種陌生超驗的感覺。我覺得她是一個人在閩南又胸懷天下的藝術家,很有闖勁。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待在哪里都有可能創(chuàng)造奇跡,期待她繼續(xù)成長,不斷創(chuàng)作新的作品。

——陳文令

雕塑家


看到林紅這么多的作品,也是感觸良多,能感受到藝術的真誠。從畫面來看,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是遵循了油畫院的傳統(tǒng),真實的感覺,真實的感動。所以能看得出來,林紅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從現(xiàn)實生活當中提煉的這種藝術語言。

——蘇柏斗

工筆畫家


看到林紅的畫還是很有震撼力的。畫面講的那種語言,還有傳達的思想,能感覺到畫家心理對藝術,對宗教,對繪畫的那種崇敬和感受!

林紅的這些畫,我一直在畫冊上關注了很多,很多作品還是第一次看到。我覺得從作品上來講,無論從色彩,無論從力度,從畫面表達的寬廣、深度都比這個畫冊看著還要豐富得多。有句話說,心有多大,力有多大,我看她的畫最大的感觸是心有多大,畫有多大,力有多大。其實她油畫的那種表達,油畫那種技法的表達是很質樸的,不是那種很有油畫技法高度能力的那種。但是由于這種質樸,她在這種對畫家心靈的寬廣上,她能夠想到,并且敢去畫,同時在畫面上達到了她的語言和整個畫面的一個沖擊力,這都是很好的。

她還是有一個從質樸的那種油畫的技法當中完成了一個畫家不懈追求的,對藝術,對生命,對自然,對繪畫的那種熱愛,這個是在畫面當中很能夠反映出來的。

——秦燁

北京舞蹈學院教授


天津站 / 嘉賓合影


天津西洋美術館展覽現(xiàn)場








    評 論 集   
林紅作品的生機與潛能
2021年8月,林紅作品展《馬其頓的呼聲》在天津西洋美術館展出,我認識了林紅,也初步認識了林紅的作品。
林紅展出的作品有風景畫、人物畫和靜物畫。雖然有些作品不乏生澀和稚拙,但卻充滿著堅韌的肯定與自信。也正是因為她特有的“堅韌的肯定與自信”,使她的作品呈現(xiàn)出了不拘一格的單純與豐厚、平凡與莊嚴、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
從她的風景畫,《天空之城梅黛奧拉》《圣托里尼》《有虞美人的風景》《雅典衛(wèi)城倒塌的神廟》《太行山之秋》等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她“堅韌的肯定與自信”中不拘一格的單純與內在底蘊的豐厚,令人回味不盡……;從她的人物畫,《馬其頓的呼聲》《天空之城梅黛奧拉修士》《在特羅亞領受異像的小稿》《一位希臘婦女》《效仿使徒保羅》等作品,可以看到她“堅韌的肯定與自信”中的平凡與莊嚴的人的內在精神訴求;從她的靜物畫,《百合花》《無花果》《柿子》《石榴與南瓜》《三顆石榴》等作品,可以看到她“堅韌的肯定與自信”中的現(xiàn)實與一塵不染、充滿著神秘力量的超現(xiàn)實意境。
在我看來,這三個系列的作品都有著明顯的內在精神的驅使,這種“內在精神的驅使”在她那不甚成熟的畫面中卻能夠顯示著平和的自然之光和潛在的神圣之光,這種“平和的自然之光”與“潛在的神圣之光”在她的寫生和創(chuàng)作中孕育著無限的生長生機和無限的生命潛能。

——郭雅希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美術理論家

通過林紅的作品,我能感受到她對藝術的崇敬。從林紅的作品中,我們不僅看到她自己對藝術的思考,也感受到對當下繪畫發(fā)展方向的啟發(fā)。
今天的繪畫其實是處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文化現(xiàn)象。一般來說當代藝術重要的是觀念,甚至重要的是新媒體、裝置、行為等這樣的藝術形式。繪畫的意義又在哪里?當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時候,從事繪畫的藝術家就要重新尋求和歷史不一樣的道路,很容易會被新的觀念、材料和形式所吸引。藝術家卻往往會忘記藝術的本質是什么,先鋒、前衛(wèi)并不是藝術的全部,這只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找到藝術與生命的關聯(lián)。為什么要談到生命?因為對藝術的理解往往只是在文化范疇來理解,但文化只是一個表象而已,表象里面是生命。也就是說,你活成什么樣子,你的思想和價值觀是怎樣的,你就會畫出什么樣的畫。
一個藝術家想畫出好的畫,做出好的藝術,最重要是生命要更新。生命更新的標準是什么呢?我們其實不是說要摸著石頭過河過好這一生,而是應該首先要知道我們生命的那個標準是什么,才知道怎樣去做藝術?在這個問題上,它是一個自上而下啟示的問題,自上而下的啟示,其實在歷史上很多人都這樣做過,作為一個希望尋求生命道路的藝術家來說,就需要回到歷史的本原,回望歷史上偉大的思想者怎樣來思考,怎樣看待這個世界?
2018年以來,林紅兩次到達希臘去追尋2000年前那些偉大的思想者,重走這條生命道路,看到這條道路上的自然,山水、花卉、大海,還有在那里生活的人類,似乎還是當時的樣子。林紅從這些痕跡里面尋找生命的內涵,文明的內涵,而這些的具有絕對性的,來自啟示,而不是自我思考就能想出來的。也就是說在這樣的道路之中的繪畫,給了她要畫什么的信心。
所以她的畫里面不是簡單風景畫的審美,也不是簡單花卉的審美,也不是在摹仿一個人物的形象,而是從這些自然、人物里面,她看到了生命道路的標桿是什么?自然的本質是什么?世界的標準是什么?我們生活在一個當代世界,縱觀歷史來看,現(xiàn)在并不是歷史最好的時期,這是我們的處境。這樣的處境里面,我們要明白世界應該是怎樣的?林紅在這樣的道路追尋中,她看到了自啟示而來給我們的標桿。在仰望中對話,從對話中而來的啟示信息,世間奧秘,這個世界應該是怎樣,為什么又不是這樣,她把這些都畫出來了。
表面上,她似乎是在寫生,其實她的這些畫是在回望2000年前世界的樣子,她是在回望那個時候那些偉大的思想者講述這個世界的奧秘,她把那種奧秘的景觀在2000年后畫出來了。也就是說,她在我們這個并不美好的世界里面畫出了美好的樣子應該是什么樣子,讓這些都呈現(xiàn)出來。當這些在展館里面成為一個展覽的時候,展覽本身就成為人類生活的應然標準,應然的景觀的樣子。
就好像在黑暗里面有了一束光,那這束光不僅僅是屬于2000年前,還屬于我們今天。我們都應該先知道什么是美好的,我們才知道怎樣向那個美好的路上去走,去行,去思考。這是一條生命的希望之路,也是藝術道路。藝術家面對怎樣的題材,怎樣的內容,用怎么樣的方式呈現(xiàn),那是多元的自由,是個人的選擇,但在藝術的本質、生命的本質上,我們要尋求根本。這是這個展覽的意義。當然,繪畫本身還要不斷精進,但重要的是先要尋找到這條路在哪里?在這條路上,不要苛求自己達到最完美,首先要尋求的是我們是不是已經(jīng)站在了這條路上。

顯然,林紅已經(jīng)站在這條路上!
——郝青松
清華大學藝術學博士、藝術批評家

林紅藝術巡回展的第二站在天津西洋美術館展出。天津西洋美術館坐落在原法國租界區(qū),一派歐洲風情,飽含歷史底蘊。在展覽現(xiàn)場,作品與西洋建筑環(huán)境互文生發(fā),相得益彰。
藝術不僅當隨時代,也要追尋本原,見出歷史文明的信息。林紅在兩希文明的交匯之處寫生考察,油畫作品充滿異域生機,富有別樣的生命感染力。林紅的油畫作品,仿佛是一雙歷史的眼睛,回溯兩千年前歐洲歷史文化的源頭,讓現(xiàn)今世代的我們感受到巨大的歷史張力。藝術不僅是審美的形式,更是文明的表達。

——李響
天津西洋美術館館長

馬其頓的呼聲——林紅油畫藝術展

廈門站 / 嘉賓合影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三道美術館展覽現(xiàn)場









    評 論 集   
今天這個展覽是在特殊的情況下開幕,為什么這樣說呢?林紅這個畫展是巡回展,先在北京展,隨后又到天津展,天津展完以后,專門找一個大貨車運送到廈門,準備開學就作為我們教學上的一種互補、參考而辦的展覽,因為疫情原因一直拖到現(xiàn)在。
林紅是我們廈門大學美術系十多年前油畫專業(yè)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一直持續(xù)不斷地堅持創(chuàng)作。
林紅這次展出的近百幅油畫是這些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研習期間的作品,得到楊飛云等油畫大咖們的指導,精致細膩耐看,風格較古典、具象一些。當中的內涵、材料運用、包括她臨摹的古典大師作品對我們教學,對于我們油畫專業(yè)的研究生本科生,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同學們看完展覽以后,應該是非常有感覺的,對油畫創(chuàng)作及藝術風格追求有較大的參考借鑒意義。
今天開幕式來了很多老師,包括張立平老師,以及我們好久不見的周鳴祥老師、林春老師,李文絢老師等等,就不做一一介紹了?,F(xiàn)在有請福建省油畫藝委會主任張立平教授講話!
——楊寒松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福建省油畫藝委會副主任


剛剛楊老師也介紹了,林紅在我的印象里在這個美術館做展覽應該是第二次了吧?我們幾個老師走了一圈,我的第一個感受,你的畫跟你的信仰都有關,很虔誠,我非常清楚這個。一個畫家,對于自己所愛的東西,都會體現(xiàn)這些重要的一個涵養(yǎng)。
我覺得從你的畫面顯示出來了。我覺得比上一次,比你第一次展覽,油畫感更強,剛剛李老師說,很像歐洲的畫,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從你的作品中,簡單說就是非常接近歐洲最好的那一部分,我們能感受到,表達很含蓄、很內斂,你看天空的顏色處理,包括你的寫生部分的光的處理,正在接近你的真情流露。
最重要的是畫家能夠感受到一種力量,非常棒!我覺得這些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吹揭恍┖芎玫淖髌?,對我也很受啟發(fā),我相信這對于你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尤其你畫你老公的那個,我估計你自己也感受得到那種更加自如,更加的不一樣。
有的時候畫真是這樣,一緊張反倒還有點弱了,反到輕松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出來了。我剛才看你臨摹的魯本斯、庫爾貝、柯羅等,你看那一招一式,特別是臨摹魯本斯那幅畫,那是很到位,真是非常棒!
對于傳統(tǒng)和時尚,優(yōu)秀的東西留下來都是永遠的。最好的畫家,造就了時代,你就是500年前的畫家,她的作品現(xiàn)在也光芒直射,所以說,林紅走的每一步路,都很堅實。我相信林紅錯不了,她是畫畫的人,她很會畫。
好,我不多說了,祝你展覽成功!
——張立平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福建省油畫學會會長


一晃就是好多年了啊,林紅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什么?畢業(yè)創(chuàng)作。畢業(yè)創(chuàng)作一個五十幾歲的流浪漢在海邊圍欄彷徨痛苦,那個形態(tài),那個形象,在她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上,把她的同情心,把她對于人道主義的那種關切在畫面上體現(xiàn)出來了,所以體現(xiàn)出了那種人文關懷、關愛。我覺得林紅,這個學生,當時很年輕,她有一顆善良的心,而且通過畫筆表現(xiàn)出來的她這種技能,我覺得太可貴了!
可以說她這個題材,這一類的題材其實很能打動人,而且有時候我也想畫這類題材。我覺得她能把內心深處的東西表達出來,往往就是心里有什么感受,大膽表達出來。那么過了一二十年了,她的那種敢于去表達,而且依然保持了內心那種熱切的這種心態(tài)。
當然,后面就像張老師說的,她一方面在信仰上也跟她的畫很好地結合起來,所以說,這個畫面,大部分作品我在北京都看了,開幕式我沒參加,后來我去了,但短短這段時間,她又增加了一些作品。
我總的感覺,整個畫面色彩感覺很好,她今天能夠有這樣的成就,能夠有這樣的面貌,跟她的勤奮分不開。她在北京告訴我,兩三天就能畫出一幅不小的畫,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所以說,今天她有這個成績,也源于自己的勤奮,以及內心的這種熱愛,還有藝術的魄力在這里,有藝術的熱情在里面。
作為她一路走過來,這個路子很明顯是寫實繪畫的路子,但感受到的東西很不同。林紅對于一些大師的作品,她注意到他們的技法,所以臨摹了一些作品。這在我看來,她實際上在醞釀中,在油畫的技法上,油畫表達深度上,她進行了思考,這一點我覺得很好!今后她可能在這方面要多關注一些,這樣呢,在畫面的深度上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的空間。
——周鳴祥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跟林紅很熟的,她那種藝術家的性格就是特別開朗。我覺得林紅有一種熱情,包括她畫畫的那種色彩,包括她去希臘寫生,我覺得她有一種信念,有一種跟一般畫家不同的東西,這一題材也許是你將來發(fā)展的一個方向,這是我自己胡亂猜想的!因為畫這個題材的人很多,從古到今,加上你在油畫院的路線,可能是一個方向!
再一個,臨摹魯本斯那幅畫,我跟張教授的看法是一致的。那么林紅臨摹作品,那個味道是抓住了,我覺得很有意思。這種古典的東西是一個油畫技巧,必須去嘗試學習的。因為油畫是從歐洲傳過來的,我們應該叫它油畫本土化,它不同于水墨,但我覺得畫油畫還是要有油畫的體會。我從我做雕塑的人來說去揣摩油畫,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林紅她不斷思索出來的一種畫法,她畫作的顏色也比較厚實、豐富,透出很多內涵在里面。
另外,你在油畫院配的那個鏡框,那個老鏡框我也特別喜歡,感覺里面還是挺有文章的,也是很有意思的。
好,希望林紅越來越好!
——林春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昨天偶然碰到十多年前油畫班畢業(yè)的林紅,邀請我來參觀她的畫展,我覺得特別親切。因為從我們廈大一波波繪畫專業(yè)畢業(yè)出去的學生也有近幾十屆了,凡遇到能堅持畫畫至今的學生我都會有這種感覺。十年是時代和人生的一個階段記憶,特別是十幾年前那幾屆的畢業(yè)生到社會上能堅持畫畫至今的在我印象中確實不多,而能帶這么多個人作品回母校來做個展的學生幾乎沒有,林紅做到了。從她的畫中可看出她內心里對待藝術的那般虔誠、熱愛和執(zhí)著,看到她對古典主義、印象主義及現(xiàn)代油畫等經(jīng)典作品的技法潛心和深入研究的那種態(tài)度與狀態(tài),真心的為我們油畫專業(yè)能培養(yǎng)出這樣熱愛畫畫的學生而感到欣慰和高興。
她的畫里面雖嘗試運用多種古典及傳統(tǒng)油畫技法進行創(chuàng)作或寫生,但可貴之處在于作品中所傳達出的卻是她個人自性化的一種情感氛圍。再強烈和高純度對比的色彩運用在她的畫里都很自然的渾統(tǒng)在了一股單純、安靜、溫善、祥和、明潔的美感基調中,這應是她內心信仰中有愛和善良狀態(tài)的自然顯現(xiàn)。所以,她的畫看上去氣息很真實,因為這些都是通過她內心里的真誠流露而來的。正因如此,她所學的各類古典技術在自我表現(xiàn)中才能夠真正落地,落到她對生活真實的視覺觀察與內心感受當中,最終也能落到觀眾的心里。比如,她到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所畫之作,一看到她那個畫面的風格,就能感覺出她把所學的各種傳統(tǒng)技法能與當?shù)氐牡赜驓庀⒓耙曈X特點達到某種自然的契合,并得以了充分發(fā)揮。在她描繪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的畫作中確實有所學技法與個人感受同時落地的那種感覺,而不是那種有法無心的作品??此麄€畫展從研習傳統(tǒng)經(jīng)典技法再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是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對畫畫者來說,只要心存真愛,藝術創(chuàng)造就永不會枯竭,畫中總會不斷溢映出人性的光彩而散發(fā)出美的光點。林紅有這些可貴的內質,相信她目前所研究學習的各類西畫技法定會隨著她的內心與生活的歷程及不斷的修練得以成熟,進而轉化為自己的繪畫語言,形成自己更加獨立鮮明的繪畫風格。希望以后能看到林紅在繪畫上有更大成績。
——李文絢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以前與林紅見面,她總是在講信仰,為她的執(zhí)著而感動。這次畫展上見面,她開始談藝術史,講臨摹經(jīng)典的體會。在我看來,這樣的進步預示著她在未來創(chuàng)作品質上的蛻變與發(fā)展。
——童焱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美術理論家

林紅作品集:(部分)

馬其頓的呼聲  布面油畫  160×160cm  2020年

天空之城梅黛奧拉的修士  布面油畫  180×120cm  2018年

曠野中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160×160cm  2020年

圣托里尼  布面油畫  180×160cm  2018年

加帕多家的四月大雪  布面油畫  200×150cm  2019年

加帕多家  布面油畫  160×160cm  2019年

有希臘物品的靜物  布面油畫  70×100cm  2018年

祝福滿滿  布面油畫  50×100cm  2020年

春日  布面油畫  80×80cm  2021年

藝術家:林紅

畢業(yè)于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yè);
結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
近年來,舉辦“奇異恩典”、“金色的耶路撒冷”、“馬其頓的呼聲”等個人展覽。

免責聲明:以上信息為瀚望號發(fā)布,不代表瀚望藝術網(wǎng)觀點。
更多內容 閱讀 3043
国产白丝在线精品免费,国产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不卡,一级毛片对白刺激国产,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PORNY